菠萝转型派对

  • 首页
  • 社群价值
  • 社群成员
  • 产品服务
  • 社群动态
  • …  
    • 首页
    • 社群价值
    • 社群成员
    • 产品服务
    • 社群动态
    申请加入社群

    菠萝转型派对

    • 首页
    • 社群价值
    • 社群成员
    • 产品服务
    • 社群动态
    • …  
      • 首页
      • 社群价值
      • 社群成员
      • 产品服务
      • 社群动态
      申请加入社群

      菠萝转型派对

      从天生就自由的职业中,找到做好自由职业的 4 个要点

      生产效率、积累效应、营销和包装、反复做

      · 社群内容

      2023 年,整个人才市场会比 2022 年要看起来活跃一些。

      春天来了吗?No,就算来了,不也还是有「倒春寒」这一说,对吧。实际上,我们依然处于一个大的经济下行周期中。

      完全恢复,可能在 2 - 3 年后。

      因此,2023 年的开头,不论是职业上找工作,还是商业上创业,都不会那么容易。

      那在找工作和创业之间,还有一种状态,就是自由职业。

      很多职场人,因为环境变化,不得不开始关注这一种「新兴工作模式」,毕竟和自己习惯的「打工模式」很不一样,因此会面临着一些痛苦的职业转型过程。

      不管你信不信,有些职业,天生就是自由职业。你看看他们,或许能对自己转型自由职业,有所启发。

      今天我们就即兴聊聊自由职业。

      -

      1、什么是自由职业?

      我始终认为,从字面上有自己的理解后,一定要对照一下百科,这样自己的理解和大众共识,可以有一个对齐。

      根据《韦氏大词典》,自由职业者是脑力劳动者(作家、编辑、会计等)或服务提供者,不隶属于任何组织的人,不向任何雇主作长期承诺而从事某种职业的人,他们在自己的指导下自己找工作做,经常但不是一律在家里工作。百度百科

      关键句,「不隶属于任何组织的人」,或者说,个体自己为自己工作,自己就是一个组织,只为自己获利而付出劳动。

      这可能是最关键、最核心的一句话,其他词句都是为这个作补充。

      比如,脑力劳动者。

      我深刻怀疑,自由职业这个词就是脑力劳动者发明的,因为脑力劳动者在工作的时候,看起来像什么事情都没做 -- 因为只有他们的脑子在工作 - - 所以别人「误以为」他们很自由。

      体力劳动者,今天去这家工地搬砖,明天去那个包工头搬砖,交付自己的体力完成工作,这怎么不叫自由职业者呢?哦,社会可能会给他们另一个词,叫「灵活就业」。

      再比如,不向任何雇主作长期承诺。

      其实现在很多人,都不会、也无法向任何雇主作长期承诺,你以为这是 30 年以前的中国吗?

      现在哪怕雇主是一家国有企业,你向它作长期工作承诺,它被国外制裁了,一样会裁掉你,并且回收之前分配给你的福利房差价……(这个梗我好像用了很多次)。

      所以,一句话定义自由职业是什么?我的观点是:

      不隶属于任何组织,不会得到长期承诺的工资收入,个体向市场独立交付工作成果,以此为自己获得经济收入的工作方式。转型派功导,2023年1月观点

      嗯,我试着从商业的角度,来描述自由职业的商业模式。

      也许你依然觉得云里雾里,没关系,我挑出了 4 种职业,他们能给你的自由职业之路,一些新的启发。

      这四个职业分别是:

      农民、演员、律师和代理商。

      -

      2、农民,是天生的自由职业。


      农民这个职业,在历史和不同国家,有很多版本。

      比如旧社会的「佃户」,通过向地主租土地,耕种,交公粮,剩下是自己的。

      比如自己拥有土地的农民,土地私有制,在自家土地上耕种养活自己。最近比尔盖茨被证实拥有 163 万亩农田,成为美国最大农田主 -- 尽管他不会亲自扮演农民的角色。

      比如新社会的农民,土地是集体所有,农民承包土地,缴纳农业税(2006年起已取消),按人口或劳动力上缴一部分,剩下是自己的。

      这几种农民,共同有什么特点?

      第一,拥有生产资料的产权或使用权。

      无论是出租土地交租金,还是花一大笔钱买下土地产权,还是承包土地,生产资料必须得有。

      第二,有独立交付的生产力。

      农民自身提供生产力,农业社会重男轻女,因为男的就是生产力,多生儿子就是为了更多生产力。

      生产资料 + 生产力,就能从 0 到 1,完整生产粮食或经济作物,放到市场上变成商品,卖出去换钱回来。

      第三,不会得到长期承诺的工资收入。

      农民往往是看天吃饭,收成不好今年饿肚子,收成一般自给自足,收成好就有剩余。

      总之,旱涝保收是不可能的,这意味着农民这种职业,天生就自带风险。

      以上 123,拥有生产资料、独立供应生产力、收入的风险性,这也是自由职业的日常。

      除此之外,为什么现在中国农村改革,要整合农田做规模化种植,要用农业科技的大机器代替人工?

      很明显,原因只有一个,提高生产率。

      生产率 = 产出 / 投入 x 100%

      简单说,投入一样的情况下,产出越大,生产率越高;产出一样的情况下,投入越少,生产率越高。

      农民个体的生产率,太低了好吗!多生几个儿子,生产力提升了,对吧,但如果自家土地还是那么大,每个人只是更闲一些,生产率反而降了!因为投入的儿子多了,每个人更吃不饱了。

      与此同时,天气恶劣变化,让产出减少或者归 0;市场需求波动,让能够卖出去的产出,减少或者归 0。

      综合下来,农民个体的生产率简直惨不忍睹。

      因此,科学养殖 + 规模化种植 + 农业科技赋能 + 大机器生产,就是农民个体职业的补充和替代。

      因此,这给所有想成为自由职业者的人,一个很明确的启示:

      生产率,或者说生产效率,是自由职业者最值得关注的指标。

      很多自由职业者,原来在公司,往往 1 个人干完 80% 的活儿,也就是生产效率最高的那个。另外一群人,干完剩下的 20 %。最后,所有人和公司一起,分配收入。

      这个最有生产效率的人,跳出来,成为自由职业。他需要主动多做完另外 20% 的工作,同时,自己购买生产资料,承担没有收入的风险。

      反过来说,如果你原来就不是最有生产效率的人,那么,就不要跳出来做自由职业。

      -

      3、演员,毕业就是自由职业。


      最近网络上热映电视剧《狂飙》,男主高启强的扮演者张颂文,在短视频平台也火了。

      张颂文说,他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,第一名,然而,出来后北漂,3 年,面试过 800 多个剧组,全被拒。

      3 年,在演艺这个主业上,0 收入。

      这tm已经不能算自由职业了,算灵活就业都不为过。天知道他当年是怎么混着活下来的。

      直到毕业后第四年,终于开始接戏。后续 12 年间,演悬疑剧、古装剧。一直到 2017 年,凭借主演的剧情片,张颂文才终于拿到一个观众奖,逐渐地崭露头角。

      沉淀了 17 年,才开始获奖,他在采访中说,因为热爱而坚持。

      演员这种职业,参与生产的产品,是在一个高度集中的产品市场中竞争。电影院数量有限,发行渠道有限,因此再多的电影电视剧被生产出来,然而能够在大众上映的,就是寥寥。

      所以,一开始,哪怕你是 No.1 毕业生,就是没有戏接。

      你只要不下牌桌,混着,有活儿就接,逐渐地演好每一步,那么都为你下一次试镜,增加成功率。

      你的个人作品多了,你自然就进入选角导演的视角中,选角导演就能从你的历届形象中,提炼出你的演艺风格,从而更高效率匹配到新片。

      这给想做自由职业者的各位朋友,一个什么启发?

      坚持做有积累效应的事情,把个人品牌形象立起来。

      哪怕一开始很惨,只要不下牌桌,终有机会能站稳行业。

      什么叫有积累效应的事情?

      送外卖,送快递,再努力,赚再多,取快递的人,看都不看你一眼;哪怕打 5 星好评,也不会记住你。因此这种灵活就业的工作,没有积累效应,只能临时做。

      长期代理某一类产品,长期为某一个细分领域客户提供服务,长期做一件事情,甚至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,做时间的朋友,这是给自由职业者一个启发。

      -

      4、律师,既专业又会包装的自由职业。


      律师这个职业,由于是为司法服务,与司法机关和代理人打交道,因此无论什么律师,必须体现专业主义,以此让客户对你产生信赖感,从而聘请你,为他的利益服务。

      我有律师朋友,在一线城市最高的写字楼上班,办公室都是冲上云霄那种,从办公室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海湾。

      他跟律所是合伙的关系,律所租下这层楼装修成办公室,他把客户引上来,喝茶,聊项目,签合同,最后与律所分成。

      那么他的客户,多半也是高级精英分子和成功人士吗?

      有,但是极少数。

      更多的是中小微企业,甚至是小微企业居多。

      很明显,这个城市最高的写字楼,本身就会让中小微企业,产生一种慕强的心理,从而产生信任感,推动成交,而且可以理所当然地有一个平均线更偏上的价格。

      同时,我见过最接地气的一个律所,就开在一个兰州拉面馆旁边,租的是一个沿街的铺子。

      显然,这种律所的律师,所面对的人群,多半是刚吃完兰州拉面,或者是在附近上班和居家的个人。

      这两种不同律所的律师,处理一个诉讼案件,时间成本其实差不多,但价格可能相差十数倍到上百倍。

      换句话说,前者的利润空间,会比后者大得多。

      这给自由职业者一个什么启发?

      营销和包装,可以营造信任、提升客单价,这是自由职业者的必修课。

      -

      4、代理商,只做最有价值环节的自由职业。


      代理商,与其说是一种职业,不如说是一种模式。

      代理商,最主要的工作,就是卖。跟上游约定好一个佣金,只要销售出去,代理商的工作就完成了,产品和交付都由上游厂商负责。

      这种模式下的职业,常见的有保险顾问、直播带货、线上软件的推荐人等等,不同之处在于,有无起薪、提成比例等各有不同。

      比如,有一种代理模式,规则是只能从新客成交中拿到佣金提成,而新客的续费几乎就没有提成,或者象征性拿到一点。

      在这种规则下,产品的代理人一定花最大力气去拓展新客,因为只有新客户,才能源源不断为产品代理人自己贡献收入。

      因此,干着干着就容易忽略老客户,尽管老客户会有抱怨,但对于产品代理人的收入影响不大。除非老客户,在代理人这里购买了另外的新产品,产品代理人重新获得佣金。

      很明显,这种方式有助于代理人和厂商扩大市场,但市场的有效留存率就很成问题,简单说,没有积累效应。

      代理商必须不停地拓展新客户,一旦成交,新客户变老客户,代理商就没收益了,于是继续拓展新客户。

      什么时候代理商停止拓展,代理商的收入就停了。

      这对于代理商和厂商而言,都不是一个双赢的方案。

      有些厂商会更聪明,对于新增客户,给代理商少一些佣金,但对于客户的续费,更多佣金。

      在这种交易模式下,对代理商本人而言,最好的办法,就是持续服务好老客户,老客户的留存率上来,厂商和代理商都能持续赚到钱。

      这种代理商模式,给自由职业者什么启发呢?

      有价值能变现的事情,反复做;如果有得选,尽量做有附加值的事情。

      -

      总结一下,自由职业者,不隶属于任何组织,不会得到长期承诺的工资收入,个体向市场独立交付工作结果。

      另外还有几点建议:

      1、生产效率,是最值得关注的指标;

      2、坚持做有积累效应的事情,把品牌形象立起来;

      3、营销和包装,可以打造信任,提高客单价;

      4、反复做有价值能变现的事情,尽量做有附加值的事情。

      : end )

       

      关于自由职业,《转型派·职业转型实操指南课》里已经有详细的描述,43 和 44 节课,详细比较了打工、合伙、自由职业和创业的区别,结合这一篇,你可以获得对自由职业更全面的认识。点击「阅读原文」,查看指南课的详细 105 节目录。

       

      查看课程详细

       

      上一篇
      《三体》中大量科学家自杀,竟然是因为……
      下一篇
      领导说:想涨薪,先申请。这什么意思?
       回到网站
      所有文章
      ×

      快要完成了!

      我们刚刚发给你了一封邮件。 请点击邮件中的链接确认你的订阅。

      好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