菠萝转型派对

  • 首页
  • 社群价值
  • 社群成员
  • 产品服务
  • 社群动态
  • …  
    • 首页
    • 社群价值
    • 社群成员
    • 产品服务
    • 社群动态
    申请加入社群

    菠萝转型派对

    • 首页
    • 社群价值
    • 社群成员
    • 产品服务
    • 社群动态
    • …  
      • 首页
      • 社群价值
      • 社群成员
      • 产品服务
      • 社群动态
      申请加入社群

      菠萝转型派对

    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字里行间,透露了哪些有发展机会的行业?

      · 社群内容

       

      12月15日和16日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。

      我……自然是没参加,不过和全国大多数人民一样,我当时正和奥密克戎杀得昏天黑地,最终,我们读到的,都是新华社发表的通稿。

      作为全国最高级别的经济工作会议,通稿的内容,最多下沉到行业。

      那行业以下呢?到企业,到个体,这段路,我来试着补充一下。

      我会站在职场个体和小微市场主体的角度,从通稿的字里行间,探出一些亟待转型的行业。

      毕竟,行业转型,有变动才会有新的空间,这就是个体进入、升迁、挪窝的发展机会。

      一共 10 个行业,供大家在与奥密克戎搏杀之余,提神醒脑。

      -

      1、公共财税行业


      我说的是 2 个,公共财政和公共税务。

      过去 3 年,我们在抗击新冠疫情这个公共事务上,投入很多,代价之一,就是经济的放缓。

      公共财政,在钱多的时候,被称为「财神爷」。那钱少的时候呢?

      不得不,更精准地滴灌到位,更多金融工具的组合应用,更收放自如地时效把控。

      对于公共财政从业者而言,无论领导还是办事员,更考验智慧、统筹、计算和协调能力。

      - - 职业能力门槛提高,就会带来工作岗位的新增和变动机会。

      公共税务,可能比财政面临更困难的工作局面。

      一方面,要从不饱和的社会层面收钱,既不能过度征收,又确保账本可查;另一方面,要向更富有人群和财税顾问们斗智斗勇,合规征税;最后,还需要适应「金税四期」的数字化转型。

      还记得不?2023年国考报名,全国税务系统计划新招 25000 人,应对接下来的收税挑战。

      同时,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,在2023年会全面开启,这又是一个集财政、税务、人力资源等集体协作的大工作 - - 需要更多岗位,升级更多技能。

      -

      2、分级医疗服务行业


      简单说,当你有一点小症状、一点不舒服,第一时间跑去三甲大医院,想得到更放心的医疗服务,不是问题。

      当所有人都这么想,那再多的医疗资源也不够;当所有人都有小症状,比如中招奥密克戎,还都去三甲大医院,那就是医疗挤兑。

      因此,医疗服务必须分级,才可能,满足全民的医疗需求。

      小症状,去小区楼下的诊所和药店;疑难杂症,基础病、器官病,才要去三甲大医院。

      - - 这当然是理想情况,全民的观念,由来已久,改变极其困难,首先要做的,就是医疗服务的供给侧改革。

      经济工作会议的通稿提到:「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」。

      这意味着,社会需要更多 mini 版医疗服务机构,比如社区诊所、个体医生诊所、药店,这是好的创业机会。

      同时,更多家庭医生、药剂师、健康护理员持证上岗,这能吸纳更多就业,同时提升全民的健康意识。

      更分级、更下沉、更精准的医疗服务,是未来。

      -

      3、新能源汽车行业


      新能源汽车,是带动制造业产业升级、提升居民消费、碳中和战略 ,3 合 1的重要行业。

      尽管 2022 年是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补贴的最后一年,然而新能源汽车产业方兴未艾,依然有很多优化空间。

      从上游原材料、零配件制造、整车制造、汽车销售、汽车保险、汽车后服务市场,持续增长,持续新增工作岗位,人才持续流入。

      -

      4、综合养老服务

      跟新能源一样,非常确定的趋势,非常确定的深度老龄化社会。

      2023年,对于综合养老服务,还是早期,布局阶段。政府或许会做一些基建投资。

      老年人的陪诊服务,老年人的体育服务,老年人的文化服务,这些都是很有商业价值的。

      -

      5、医药零售业


      新冠疫情,有一个好的副作用在于,激发了全民的健康防护共识。

      这种共识,不会在第一波、第二波后消失,反而会逐步加强,长尾效应。

      前面有统计,2022年11月以来,一些医药股、电商销售平台的股价涨幅都超过 100%。

      尽管有市场情绪的因素,但医药的实体发展,会沿着这个利好趋势,逐步成为现实。

      线下的医药零售业,会有连锁药店品牌进一步开放加盟,会有无人医药柜入驻各 mini 版社区医疗机构;线上的医药零售业,也会进一步放开互联网分销体系。

      这个预测的背后,是医药行业的生产力、生产效率和低边际成本,造成的产能冗余。最后,行业要消化这些富足产能,只能进一步扩张销售终端,扩张到毛细血管里。

      由此,会带动医药服务业,医药培训行业的发展。

      -

      6、数字经济行业


      经济工作会议通稿,再次提到了互联网平台企业:

      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、创造就业、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

      互联网平台,虽然一度被国家打压得不成人形,但关键被打压的,是背后的资本。

      过去十多年,资本的疯狂、持续投入,沉淀下来的技术、产品、人才和组织,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:

      守,可持续发挥互联网的连接通路,助力市场经济活力和效率;
      攻,可升级为硬科技行业的技术储备,转向进行核心技术攻关。

      又红又专的互联网平台企业,可以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,同时过剩的技术产品力,输出到国际竞争中去。

      简单说,互联网平台,在未来依然是年轻人的好机会。

      -

      7、外资投资行业

      以全国为视角,外资投资,就是直接引入外部力量的增长。

      根据商务部的报告:

      今年1至9月,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037.6亿元人民币,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5.6%(下同),折合1553亿美元,同比增长18.9%。


      从行业看,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414.3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6.7%。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2.3%,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48.6%,高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7.9%。从来源地看,德国、韩国、日本、英国实际对华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14.3%、90.7%、39.5%和22.3%(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)。


      从区域分布看,我国东部、中部、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13.3%、34.8%和33%。

      外资在福利待遇、用工环境、人文关怀方面,相比民企和国企,有着不错的优势,深受职场人喜欢。

      特别是制造业、生产性服务业,这都是商务部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行业。

      外企进入一个国家,不仅提供工作岗位,也会带动产业周边的中小微企业发展。这些生态企业发展了,又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。

      因此,学外语,不要停,多一门语言优势,多一些机会。

      -

      8、房地产服务业


      这次经济工作会议,重点讲了房地产行业。

      房住不炒是定位,保交楼是现状,房地产业的新发展模式是未来。

      房地产业的供给侧改革,地方政府不以卖地为主了,国资开始盘活存量,从售房到租购并举,逐渐改革绑定房地产业的周边产业(比如教育、医疗等),房地产行业持续去金融属性,大干快上的杠杆时代过去了。

      房地产行业的未来在哪里?

      房地产服务业。

      从地方政府,到国有房地产开发公司,到国有/民营的房地产运营公司,层层递进,从基础运营到应用运营,持续服务,换来租房者的租金、产权者的税金- - 持续的现金流。

      从资金密集型行业,到人力密集型行业,因此,房地产业,未来理应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。

      -

      9、农业相关行业


      经济工作会议提到,「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」。

      农业的产能提升,牵涉到方方面面。

      关键点只有一个,规模化农业大生产。

      只有规模化,才能上各种农业科技,用机器代替人工,实现效率的提升。

      人工被机器取代,这意味着,农民需要离开土地,甚至离开农村,改头换面,成为县城或城市的新市民。

      这就是非常复杂的「三农问题」,农业、农村和农民。延伸出去,从农业、到农业科技,到乡村振兴,到城乡融合,到新型城镇化,到供销社,到终端零售业。

      长链条 + 长周期 + 复杂的资源配置,这里有空间,有机会,需要实干家,同时耐得住性子。

      -

      10、金融行业


      经济工作会议里讲,「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。」

      银行、保险、证券,上至经济政策的制订,中间规模资金的流动,下至金融末端的零售,都面临深化改革。

      金融的两大蓄水池,根本逻辑都发生了变化。

      房住不炒,打掉了房地产行业的金融杠杆属性;资管新规,打掉了银行理财的保本刚兑。

      金融行业的左手,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金融的需求,是政策扶持的重点行业对金融支持的需求。

      金融行业的右手,是居民财富的保值和增值需求,是居民对未来生活风险的对冲需求。

      左手和右手,如何能成功对接,这其中的时间差管理、市值管理、信心管理,会让金融从业者的日常工作,变得更加复杂,行业和职业格局会更加分化。

      有变动,会洗牌,才有新的机会出现。

      -

      总的说来,经济工作会议给明年的定调,依然是那 8 个字:

      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。

      不论你对 2023 年的预期如何,我们都懂,只有乐观者,才可能把握住发展机会。
       

      : end )

      这篇文章中提到的行业转型方向,都在《转型派·职业转型实操指南课》中有详细讲述,包括战略方向、战术动作、方法论和工具,助你的职业转型一臂之力。感兴趣的朋友,点击「查收课程」,查看 105 节完整目录。现在拿下,元旦小长假正好学习。

       

      查收课程


       

       

       


       

      上一篇
      后疫情时代,请收下「健康第一责任人」的工作清单
      下一篇
      2023新年计划做到这 3 点,你才会稳稳地赢
       回到网站
      所有文章
      ×

      快要完成了!

      我们刚刚发给你了一封邮件。 请点击邮件中的链接确认你的订阅。

      好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