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 25 日,国常会审议通过了一个叫《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》,简称 【2023】14号文。
明确了两大目标,第一个目标,是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给,让工薪收入群体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,消除买不起商品房的焦虑,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奋斗。第二个目标,是推动建立房地产业的转型发展新模式,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,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,促进稳定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,推动房地产业的转型和高质量的发展。
注意看,这篇文章居然没有出现那四个字,房住不炒。所以很多的地方官员,称之为「新房改方案」。
今天我们聊聊这个方案的实质,以及它会带来一个怎样的房地产格局,以及,我们作为个体,如何去做好一些资产转型的决策。简单说,从房地产行业的转型,匹配一下我们个体的资产转型,这是一种联动的关系。
-
1、民生兜底
一个年轻人,要去一个一线城市,根本买不起房。哪怕一个资深职场人,去一线城市,肯定要把二线城市的房子卖掉换一个一线城市的首付,再背负沉重的贷款。
这个现象让个体很焦虑,让城市的行政管理者也很焦虑。毕竟,现在出生率降低,好不容易有人口流入的新增,但房价太高就会阻止这种新增,因此居者有其屋,就是让潜在的新增人口,不要焦虑房价,一定有民生兜底的房子,请放开手脚奋斗。
民生兜底的房子,有很多不同的产品,比如福利保障房。我之前在深圳工作,有朋友就拿到了单位分配的福利保障房,一个月2000元不到,2房1厅。这是从政府,下派到各大企事业单位一些名额,企事业单位再二次分配给有需要的员工。如果员工不离职,就可以一直住。
另一种是公租房,深圳的白芒村,就做了一种统租的实验。简单说,把一些城中村的居民迁出,由当地政府、国企拿出固定资产改造成居民房,统一装修,统一出租。房屋质量以及物业管理都比城中村要好,当然,没有城中村的脏乱差之后,价格也贵了一些些。
统一行动很高效,但配套还没跟上,有一些居民反应到了公租房小孩上学成了问题,只能期待时间来解决。
最后一种是共有产权房,你可以简单理解为 50%产权属于国家,或者属于一些国有企业,另外 50%的产权归个人购买。由于产权只有 50% 且非市场价格,因此需要个体掏的钱相对少。但是,你不能交易,相当于你买了之后就是长租,有的甚至可以继承。这种房子也不是人人都可以买,也有一些政策条件。
-
2、原产权房
你现在已经在一个城市有房产了,可能有房贷也算,基本上属于中产阶级。
这种房产越到后面,越难被交易出手,因为第一类的民生兜底房的新增,增加了供给。出租,可能没有民生兜底房有价格优势;卖,也卖不出去 - - 能卖出去的算第三类商品房,这个我待会儿讲。
所以,这一类房子未来主要是自住需求,可以做旧房改造比如加装电梯,加装光伏等楼宇的改造,也可以在房间里二次装修改造。
-
3、商品住房
这里的商品住房,是新一轮房改完成后的商品住房,不是现在所说的商品住房。
现在的商品房,很多会变成第二类原产权房,只有在核心城市、核心区域、热门地段的房子才有流动性,才可以被出租或者交易。
-
房地产行业正在转型,从「房地产开发」转型到「房地产运营」。
这里的运营有三个层面:
第一层运营,是国家或国企拿出来的固定资产、厂房等,怎么改造成福利保障房、公租房等等。
第二层运营,在原产权房里,做旧房改造或者二次装修。比如改成绿色楼宇之类的。
第三层运营,房子的日常运营。商品房的出售、出租以及所有产权房的房产税的征收。
-
作为个体而言,面对这样的宏观政策和中观变化,我们有哪些微观的应对措施呢?具体的资产转型建议?有三个。
第一个场景,到一个新城市发展
无论是刚毕业的年轻人,还是资深职场人奔赴新城市发展,以前说留在这个城市,指的就是在这个城市买房。那以后呢?
城市的核心地段、核心区域是价格高昂的商品房,然而有大量公租房、共有产权房、福利保障房供你选择,你就不用买房了,只用按期付房租即可。
那所谓的「留在一个城市」,这个观念会进化为,你在这个城市被持续地需要。
具体表现为,你在这个城市有持续的工资/营业收入,你的职业发展能越来越好,甚至你开始个体创业,有自己的公司,创造一些就业岗位出来。
这也是一种投资,不是投资房子,而是用你的时间、精力和金钱,持续投入到你自己的事业上来。相比房地产,你有一定的自由度而不是被绑定了几十年,同时你在创造增量;相比股市,你投入的是你长期职业所在的领域,你熟悉的领域,因此风险反而相对小。
你所有的投入,所有的经营活动,都是发生在这片城市的土地上,也是给这座城市做出贡献。不还房贷了,而是贡献更多税收了。
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,各种组织的形态会越来越小,零散,甚至个体化。个人 IP、个体创业,都是所谓你留在一个城市的印迹。
嗯,房地产行业的转型,会导致一种文化思维的变迁。
第二个场景,原产权房。
你在这个城市拥有的一个房产,产权是 70 年到期,70 年后大概率还是「无偿续期」的 - - 不是真不要钱,当然也不是让你重新花原价再买一次,不过至少要缴纳一笔手续费。
房产税近期会不会出台?虽然在上海、重庆之前有过试点,但效果不明显。未来 3 年内大概率不会出台,但五年、十年一定会出现。毕竟,地方政府的税收结构发生了变化,土地财政结束后,中央更少地转移支付,地方要更多地「自负盈亏」,所以房地产税是大趋势。
如果这套原产权房你自住,那么就让自己住得好一点吧,旧房改造、二次装修,特别是家庭的智能装修,这些需求都会逐渐萌生出来。
最重要的一点,你要避免自己的原产权房,沦落为老破小。要知道,今天的老破小,都是曾经的高大上。它只是经历过岁月的洗礼之后,变成老破小了。
怎么变的呢?城市的产业结构迁移,你住的附近之前有产业,现在产业没落了,或者产业迁到城市的新开发区了,那么上班的人不在附近了,你的房子就不太容易出租或者交易出去了。
因此,你要留意 10 年 或者 20 年后,你所住的房子,会不会变成老破小,如果会,你也要及早地将手里的这份资产处理妥当。
第三个场景,商品住宅。
未来真正的商品住宅,处在城市的核心区域、核心地段,流动性好,出租需求旺盛,容易出售变现。关键是,你会出售吗?
你会把赚钱的股票给卖掉套现吗?你有一只鸡,每天都会下蛋,你会把鸡给杀了卖了吗?除非有大量现金需求,可以蹭估值变现,否则不要做对吧。
毕竟,持有一套核心区域的商品住宅,是身份的象征,比如深圳湾1号(当然,现在价格也降了),这种资产可以让你维持住一个圈层的体面,让你的社会圈层更稳固一些。
出售,会很容易;出租,这个取决于你之前购买资产时的定位,如果你买一个 500 平的住宅,是很难租出去的,也不能把这个住宅分成格子间,不然你会被物业和其他邻居锤死的。
好,说了这么多,你思考一下,你手里的房地产资产有多少,分别是上面提到的哪一种,以及,你未来会做怎样的决策?欢迎到播客,听本篇的更多案例。
: end )
多略转型派,主营个体战略咨询,面向大众职场个体、自由职业者、灵活就业者、个体创业者们,解决职业/商业/数字/资产/教育的转型难题,提供转型方案、工具和社群资源。
旗下有同名的转型互助社群,付费会员制,目前会员的职业包括:程序员、产品经理、互联网设计师、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、医生、公务员、公共安全从业者、Z治协商组织成员、总经理、创业者、投资人、保险代理人、建筑设计师、咖啡店老板、整理收纳师、自媒体从业者、商务、销售、企业家、律师、房产顾问、汽车交易从业者、跨境电商从业者、物流设计师、证券科技工程师、心理咨询师、新能源汽车公共关系、银行中后台产品经理、电影制作人、新消费餐饮从业者、硬科技研发从业者、服装行业经营者、体育教练等。
会员分布在地球各处,包括深圳、武汉、广州、东莞、上海、苏州、成都、重庆、北京、昆明、济南、南昌、柬埔寨、新加坡、美国旧金山等。
欢迎加入我们,购买任意产品,成为我们的会员,点击「阅读原文」,了解详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