菠萝转型派对

  • 首页
  • 社群价值
  • 社群成员
  • 产品服务
  • 社群动态
  • …  
    • 首页
    • 社群价值
    • 社群成员
    • 产品服务
    • 社群动态
申请加入社群

菠萝转型派对

  • 首页
  • 社群价值
  • 社群成员
  • 产品服务
  • 社群动态
  • …  
    • 首页
    • 社群价值
    • 社群成员
    • 产品服务
    • 社群动态
申请加入社群

菠萝转型派对

被裹挟进入 AI 协作时代,你该如何保持职场竞争力?

· 社群内容

最近 AI 实在太火了,有媒体总结,上周,几乎每天,都会有各家的各类 AI 产品发布。

从聊天式内容生成类 AI 工具们 ChatGPT、文心一言、New Bing等等,到根据提示词生成图像类 AI 工具们 Stable Diffusion、Midjourney等等,还有目前更小众的视频类 AI 工具们 Synthesia、腾讯智影等等,如果这些只是 AI 爱好者的小圈玩乐,那最后的王炸,就是来自大厂的集成 AI 类应用,比如微软的 AI 智能办公 Copilot 和 Adobe 的 AI 智能设计工作流 Firefly。

难怪,有一种说法出现了:

「现在是 AI 行业的 iPhone 时刻」

说这话的,是英伟达 Nvidia 的首席执行官黄仁勋,而英伟达生产的 AI 芯片,正是 ChatGPT 背后提供计算的基础设施。AI 应用是否能赚钱另说,但 AI 芯片正要迎来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刻。

以上这些,上至应用层,下至基础设施,都彰显着一个以 AI 为关键词的产业正在起飞。

如果你正好在这个产业里工作,那恭喜你,你的职业收入会水涨船高。而更多不在这个产业里的职场人,关心的问题则是:

AI 会不会取代我的工作?

这个问题我们在各大短视频平台都跟大家聊过,简单说,AI 不会取代你的工作,取代你的是会用 AI 工具的同行。另外,AI 代表着先进生产力,先进生产力会带来经济的繁荣,从而创造更多就业岗位,同时也会淘汰一部分现有岗位,因此你要及时地职业转型。

完了吗?

不,这是宏观层面的结论,这一篇我想更深入一点,在个体的微观层面,与你探讨一个问题:

如果我们真的真的不可避免被裹挟进入 AI 协作时代,我们应该用什么策略,才能保持职场竞争力(换句话说,才能总是有工作)?

坐稳,开车!

-

1. AI 入侵从 0 到 1 阶段


不管你是一位设计师、一位程序员,或者是一个整天跟Word、Excel、PPT、Email 打交道的职场白领,你在办公室的主要工作,或者是主要价值,就是:

提供上级、组织或客户需要的「内容」。

不管是一篇稿子、一张图、一个程序、一封邮件、几页 PPT、一段视频,这些都是内容。

再回头看本篇第一段描述 AI 工具们,基本都属于 AIGC 类(AI Generated Content),AI 生成内容。

试玩过的小伙伴都能感受到,质量太高了、速度太快了、能力太强了。如果 AI 和 你一起参加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会,那你必败。

不过,实际情况是,AI 向社会面入侵,或者叫渗透,是一个缓慢的过程。

怎么讲?就在我们菠萝转型派对社群的伙伴们,把玩调戏 ChatGPT 玩累了的时候,在传统媒体上,才刚刚报道百度的「文心一言」发布会,而更多人,才第一次感知到,原来 AI 是这个样子,云里雾里。

……

换句话说,如果你所在的组织,无论是商业公司还是体制内,周围没有一个人使用 AIGC 类工具,那么,你根本就不会被 AI 影响,该干嘛干嘛。(前提是,你的组织没被社会上掌握 AI 能力的同等组织给淘汰。)

直到有一天,一位新人,可能是刚进组织的新人,也可能是刚被 AI 渗透的老同事,突然,工作效率是你的 100 倍。那你就危险了,无论你怎么加班内卷,都卷不过有 AI 加持的新人。轻,则影响你的绩效奖金;重,则地位不保或者被调岗辞退。

当然,你不必担心,除非你的信息完全闭塞,而且新人对你严防死守,否则一旦你知道了 AI,你可以在 1 天内就完全掌握 - - 谁叫它是 AI 呢,本来就是降低学习门槛的。

当然,你也可以主动拥抱 AI,自主驱动完成从 0 到 1 的过程,那么你就立马拥有更大的职场主动权。

聪明的你,可能真的不会一次性交付 100 倍工作量的内容,毕竟你的上司和客户没有那么多需求嘛。更可能发生的,是你交付同样工作量,却质量更好的内容,同时花费你更少的时间 - - 你可以上班摸鱼,早点下班,还不影响绩效。

这就算,你作为个体,在组织内,提前吃到了 AI 红利。

-

2. AI 入侵从 1 到 100


一段时间后,你利用 AI 生产力辅助你工作的秘密,被大家知道了。

也许是因为,你上班摸鱼、提前下班、周末还不加班,被同事们感知到了;也许是因为,你的同事们,也在互联网上接触到了 AI,并且开始尝试把 AI 用到工作中;也许是因为,你们老板发现了 AI,并且强制要求所有人必须跟 AI 协作。

于是,你们办公室所有人,都开始与 AI 协作共同完成自己的份内工作。

这说明,AI 在你所在的组织内部,已经彻底完成了从 0 到 1 的入侵。随后,你们的组织,在同级别的较量中,都能胜过对手,你们的组织开始吃到 AI 红利。

不用说,一段时间后,大家都会用 AI 了,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体,AI 富足的生产力所带来的优势,又一次被拉平了。

你开始研究 AI 提示词(Prompt),积极升级 AI 版本,买了书,报了课程,进了第三方社群等等,你做出了一系列努力,让你的 AI 协作技能 从 1 往 100 进化。

这意味着,大家都在用 AI,但你生产的内容质量总是最高的。

接着,你的同事也会做同样的事情。再然后,你们组织的老大开始举办内部的 AI 培训班,甚至提出大家不要老用公共的 AI,要积极把咱们内部文件也喂给 AI 训练,这样定制生成的私域 AI 效率更高。

好主意!

然而,由于内部文件的各种不规范,因此需要人工来进行大量标注动作。现在进入了 AI 入侵的 100 到 1000 的阶段,你和同事们除了用 AI,还需要为 AI 做很多事情,就好像当年为了提高效率上线一套 SaaS 系统,然而你们都为填充原始数据而忙碌。

你和同事们又恢复成以前的工作状态了,这种现象被媒体称为「AI 协作内卷」,非常内卷,非常卷。

-

3. AI 入侵新维度:更多元的应用场景


至此此,AIGC 在你的组织内,已经卷到 1000 了。

任何人坐下来独自面对电脑,无论你是写代码、做设计、写Word、写邮件、排Excel、做PPT,统统都用 AI。

AI 成了标配,就跟现在的电脑一样。

于是,你开始挖掘更多的 AI 使用场景。

比如开会时,你用录音笔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,录音笔全程语音记录会议内容,并且同步到你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。当领导向你提问时,你敲了敲笔杆,发出一个信号,你的智能手机开始调用 10 个 AI 助手工具,生成 10 份回答,最后由跟你最亲近、最懂你的 AI 模型,整理成一份对话,通过隐形耳机说给你听,你把听到的内容,即时地说出来,技惊四座。

领导和同事们,对你的「临场发挥」能力进行了充分的肯定。只有你知道,你只是在 AI 协作工具上,叠加了更多技术工具,形成了你自己的:

「AI 贴身秘书系统」

AI 是关键技术部件,同时语音识别,OCR,AR 呈现,人声模拟,6G 通信等等都用上了。

比如进电梯后,传说中的「30s 电梯测试」被你轻松破解,你只需掏出手机,向 AI 说一句话,3 秒后,就生成了 5 页精华汇报 PPT,你直接展开就跟大领导绘声绘色表达输出一番。

以至于,聪明的领导们改变规则,开始普及「3s 电梯测试」,3 秒内你没开口,就算你输。

-

4. AI 入侵优势归 0:原生表达力


经历过第三阶段,多元化场景的内卷,现在 AI 已经无处不在。

就好像 10 年前,每个组织都有电脑(台式微型计算机)一样,你不会觉得「有电脑就代表先进」,也不会觉得有电脑就意味着高生产力 - - 谁现在还用笔在白纸上记账呢?

AI 发达到什么程度,你只要开口,就能生成一个非常不错的内容,无论是 PPT、文章还是视频。当然,你也可以说这些内容非常平常,因为大家都可以这么做。

那该怎么办?怎么区分你我他呢?

光有 AI 绚丽的内容,不会表达、不会讲故事,依然会让你们的 presentation(演讲) 显得那么朴实无华,且枯燥。

于是,你报了一个编剧班,希望能对任何内容,演绎出一个好故事;另外报了一个表演课,你在任何场合都能即兴表演,撩起听众的情绪。而且,你都能在 0.3 s 内完成,比 AI 协作的 3 秒,快了整整 10 倍。

因为,人类大脑的原生神经元反射弧,就是这么快。

你经过刻苦训练,变成了一个更强的人类,于是,你又脱颖而出了。

你悟了,原来 AI 的尽头,是 0 AI,靠的是人类自身能力的增长,怪不得 007 经久不衰。

-

5. 记下这个 AI 协作职场价值公式

Value = AIGC(0~1~1000) x Scene x Express

第一阶段,一维,从无到有,AIGC从 0 到 1,生产力有质的飞跃。

第二阶段,仍在一维,从有到优,AIGC从1 到 100,从 100 到 1000,有量的进步。

第三阶段,升级成二维,AI 贴身秘书系统。你在合适的细分场景 Scene 下使用 AI,精耕细作。

第四阶段,升级成三维,更强的人类。AI 的优势被拉平,职场价值回归到你对内容的表达 Express。

其中,在第三阶段后,每个被生产的内容都会被标记为「AI %」,比如 「AI 0」,「AI 50%」,「AI 100%」。

最后,声明一下,本篇 AI 的参与度为 0。

: end )

-

菠萝转型派对,是一家专注个体转型的战略咨询公司,面向职场个体和小微市场主体,解决职业/商业/数字/资产/教育的转型难题。

旗下有同名的转型互助社群,付费会员制,目前会员的职业包括:程序员、产品经理、互联网设计师、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、医生、公务员、公共安全从业者、Z治协商组织成员、总经理、创业者、投资人、保险代理人、建筑设计师、咖啡店老板、整理收纳师、自媒体从业者、商务、销售、企业家、律师、房产顾问、汽车交易从业者、跨境电商从业者、物流设计师、证券科技工程师、心理咨询师、新能源汽车公共关系、银行中后台产品经理、电影制作人、新消费餐饮从业者、硬科技研发从业者、服装行业经营者等。

会员分布在地球各处,包括深圳、武汉、广州、东莞、上海、苏州、成都、重庆、北京、昆明、柬埔寨、新加坡、美国旧金山等。

我们已经把ChatGPT、AI绘画讨论践行了N轮了,欢迎加入我们,详情点击本文左下角「加入会员」。

加入会员

 

上一篇
两会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字里行间的转型机会
下一篇
设计师面对 AI 生产力的革命飞跃,应该如何转型?请查收这 10 条建议
 回到网站
所有文章
×

快要完成了!

我们刚刚发给你了一封邮件。 请点击邮件中的链接确认你的订阅。

好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