菠萝转型派对

  • 首页
  • 社群价值
  • 社群成员
  • 产品服务
  • 社群动态
  • …  
    • 首页
    • 社群价值
    • 社群成员
    • 产品服务
    • 社群动态
    申请加入社群

    菠萝转型派对

    • 首页
    • 社群价值
    • 社群成员
    • 产品服务
    • 社群动态
    • …  
      • 首页
      • 社群价值
      • 社群成员
      • 产品服务
      • 社群动态
      申请加入社群

      菠萝转型派对

      如何影响别人,并让别人自主学习

      · 社群内容

      上周二,情人节,我孩子所在的幼儿园,召开了新学期的家长会。

      这个安排看似奇怪,但实际上又非常合理,毕竟有工作又有孩子的成年人,哪还有时间专程过情人节呢?

      家长会上,老师展示了一张 PPT:

      > 家长如何能让孩子配合学习?

      接着,老师邀请家长来分享观点,见没人举手,于是击鼓传花。

      很遗憾,我输了,也可以说,很幸运,我赢了,玩偶到我手里,音乐停了,于是就有了题图那张分享的照片。

      现场我简单回忆了一些要点,并且很快结束了分享,因为当时是情人节晚上,我讲太长,耽误大家过节,就不好了。

      回去之后的几天,我又想起家长会上的这个主题,「家长如何能让孩子配合学习?」,我觉得这个话题挺有价值。

      首先,我把「配合学习」,延展为「自主学习」。从思维观念上,学习这件事情,从来都是自己的事情,只不过孩子太小,需要父母监督。

      进一步,题目可延展为「如何影响他人,让他人自主学习」,这就成了一个教育视角,不仅仅是亲子教育、幼儿教育,包括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 - - 虽然场景不同,但底层的方法论是相通的。

      更重要的是,科技日新月异,政策延迟退休,终身学习已经不再是一个口号,而是一种刚需。

      不仅是刚需,对于中小微企业主和职场上的管理者而言,更是一种「管理挑战」:如何让组织内的群体,持续地自主学习。

      职业教育、大众刚需、管理挑战,这三重因素让我今天来系统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,我总结了 3 个要点:

      -

      1、21 天养成一个习惯。


      坦白讲,我对在孩子身后跟着、推着让他学习,是很不情愿、很不耐烦的。

      因为我从心底认为,学习,是每位个体自己的事情。他将来长大了,有他自己的人生,他要对他自己的人生负责。

      只不过,现在他太小了,需要监护人督促。

      更何况,在后面跟着、推着让孩子学习,不耽误大人自己的工作吗?大人自己还有自己的事业呢,把心力都耗在了孩子身上,大人自己怎么办?

      于是,在上面的信念加持下,我是非常迫切需要孩子能够「自主学习」。

      什么叫自主?

      一件事情,他能够自我驱动。最好是,自我驱动也不会让他自己很烦躁,不然驱动一下就没劲儿了。

      如果他能非常愿意,那是最好的情况;退而求其次,他不那么愿意,但是,习惯了……

      习惯?

      嗯,怎么养成一个习惯?

      「21 天养成一个习惯」。

      21天,连续 21 天,就会让一个人养成一个新的习惯。

      这最前面的 21 天,最令人痛苦,只要你熬过去了,习惯了一件事情,那么就不会那么痛苦了。

      比如,我孩子上幼儿园,要早起,起不来,这个大家都遇到过吧。

      然而我并不想每天帮另一个人 - - 哪怕是我孩子 - - 穿衣服、拉扯着去上学,所以我要改变这个情况。

      于是,在家的门上,贴了一块白板,上面画着一个日历,然后我定了一个规则:

      每天早上 7:30 之前,你穿戴整齐,人站在门外,那么就可以往日历上多一个贴贴(吸铁石),连续 21 个,就可以得一个乐高玩具。

      随后的 21 天,你懂的,从一开始起不来,到睡眼惺忪,到自然睁眼……我当然要全力支持他完成这 21 天,又拉又拽,比之前更费心。

      就刚刚,我不是说不愿意这么干的吗?

      是的,我是说我不想这么干,但如果 21 天养成一个习惯后,他能自主起床,那么我宁愿在 21 天之内,在这个有限的天数内,更多付出 - - 权当投资嘛 - - 以便让以后无限的天数内,我能更省心。

      更主要的是,21 天早起习惯养成后,这成为了一种模式:

      - 设定一个习惯目标;
      - 设定 21 天后的奖励;
      - 在必经之路上,设立一个物理日历,配上及时反馈贴纸;
      - 每天践行,每天反馈,每天复盘;
      - 21 天养成习惯后,持续跟踪,动态激励。

      这种模式,可以用于任何新的习惯。

      -

      2、签订长期合约,降低交易成本。


      在职场上班的朋友都熟悉,你到一个公司面试,谈好薪资后,会签署一个合同, 1 - 3 年,就按这个薪资来,每过半年或一年,有涨薪,同时奖金是怎么分配的等等。

      之后,你就可以安心工作,专注业务,反正每个月的薪水,都会按期按量发放给你。

      这种工作模式,对公司和个体双方来讲,都是极其省心的。

      试想,要是你每完成一次工作,或者每个月都来谈薪水,那就是现在的灵活就业、自由职业的模式。

      虽然灵活、虽然自由,但是不连续呀!不连续,有中断,很多时候个体的收益,还不如连续、不中断、有奖金的模式。

      所以,哪怕是灵活就业,都会有明确的市场价;哪怕是自由职业,也会有个人品牌或者工作室品牌,明码标价。

      价格的固定,就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,让双方更有安全感,让合作关系尽可能延长和持续。

      大人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,大人希望小孩干一件事情,小孩不干,或者拖延,或者提出新的条件,大人会习惯地说一句:

      「不要跟老子讨价还价啊!」

      你看,讨价还价,就是经常在大人与孩子之间 - - 这段本应该无限时长的合作关系中 - - 经常发生。

      这是孩子的原因吗?

      不是,这是家长的原因。作为甲方,你提出一个要求,显得是那么个人的、临时的决策,就不要怪乙方讨价还价了。

      如果甲方以一个稳定的姿态出现,比如公司拿出劳动合同上面写明了每个月收入和合同期限,那么乙方更容易达成共识,并接受这个共同合约。

      因此,大人给小孩提要求的时候,要尽量避免「这是我个人提出来的」、「这是我临时想到的」、「先这么干以后怎么样再说」。

      比如,我们希望让孩子早点学习英文,那学习英文最好的方式是什么?

      在一个英文环境里,把英文用起来。

      于是,「让孩子学习英文」就变成「如何建立一个稳定的英文环境」?

      于是,我们就定下来一条规则:

      > 每周三、周五、周日,在小孩与爸妈相处的任何时间、任何地点,说英文。

      这就要求,每周这三天,大人要真的、正儿八经地,跟孩子说英文。

      第一个周三,小孩疑惑,没关系,大人说英文;
      第一个周五,小孩困惑,没关系,大人说英文;
      第一个周日,小孩迟疑,没关系,大人说英文。

      小孩不说英文,那小孩的特殊需求根本得不到满足,想买玩具?必须用英文说。

      小孩的学习能力强,你放心,只要大人坚持做,小孩他一定会说英文。

      这就比你要求他说英文,效果会更好。因为这是他主动想说英文的 - - 尽管我知道,这是因为他想要买玩具,英文成了他想要玩具的工具……

      英文是工具?嗯,本来,就应该是这样的。

      大人不会英文怎么办?大人自己都无法做到怎么办?……那就算了,因为连大人自己都不相信「英文很重要」,为啥非要孩子相信呢?

      真的,放过彼此,成全彼此。你看下一条。

      -

      3、对别人的要求,自己先做到。


      我小时候,一个家长,自己在打麻将,自己在看电视剧,让孩子进房里做功课,这种要求,多半是没有什么效力的。

      现在,一个家长,自己在打王者荣耀,自己在手机上刷剧,让孩子在旁边做作业,这种要求,多半是没有什么效力的。

      孩子也会进房里做功课,在旁边坐作业,但心不甘情不愿,迫于父母大人的权威。

      这种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?

      在职场上,总监对你大吼,你不要管这什么意思,你就给我做了,你心不甘情不愿地做,最后应付交差,你的总监拿到一份不尽如人意的交付,一样会输给他在职场上的同僚,或者输给市场上的竞争对手。

      双输。

      上级是下级的榜样,父母是孩子的榜样。上级对下级的要求,上级先做到;父母对孩子的要求,父母先做到。

      有人问,你是让我去做小学生作业吗?

      不是。

      比如,你要让孩子晚上复习功课,那你自己能否拿一本更厚的书,先坐那儿看呢?

      我让孩子看课外语文读本,自己拿一本《经济学原理》大部头,我的书比孩子的书厚 5 倍……不算欺负人吧。我已经开始看了,你快点跟上。

      要论工作,作为一个创业者,我的工作量是无限的;
      要论学习,作为一个终身学习者,我的学习量是无限的。

      因此,我要让孩子更好的工作和学习,我可以奉陪到底。

      老子都做了,做给你看了,你还有什么话说。

      我虽然不愿意强迫你学习,但我可以构建一个学习场、一个学习环境,就像王者荣耀里面的「学习光环」,在光环内,自主学习意识能够自动 + 10,从而真的开始自主学习。

      在职场上也一样,领导想要交出好作品,自己要能打 - - 不是说你要去干员工的活儿,你和员工是不同的分工,你在你这个层面上,做到市场同级别的优秀水平,员工自然会努力,在他的层面做到优秀。

      你总要求员工优秀,自己不优秀,不仅你的精力都花出去了,还又无法支撑员工的努力,慢慢员工就会回归到你和他们的均值水平。

      -

      以上三点:

      1、21天养成一个习惯;
      2、签订长期合约,降低交易成本;
      3、对别人的要求,自己先做到。

      与大家共勉,我们都在路上。

      : end )

      -

      在《转型派·职业转型实操指南课》里,职场的生存技巧在第三章、转型战术篇(正确地做事)中,有大量精彩的实战指南。比如安全度过试用期的 3 个兜底防守招;高效出彩试用期的3个轻巧进攻式。想了解 105 节详细目录,请点击「课程详情」。早鸟价仍在继续,要拍下行动要快。

       

      课程详情

       

      上一篇
      周鸿祎将360改名为奇富科技,金融科技领域​是否值得转型进入?
      下一篇
      两会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字里行间的转型机会
       回到网站
      所有文章
      ×

      快要完成了!

      我们刚刚发给你了一封邮件。 请点击邮件中的链接确认你的订阅。

      好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