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我们开始分析《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(2022 - 2035年)》,目的就是站在中小微市场主体和大众职场人的立场,为大家找到新的增长和发展机会。
我从中间提炼出 3 种消费模式的转型,昨天讲了第一种,从长期拥有,到短期租赁,今天讲第二个。
-
2. 从买东西,到买服务
中国有句老话: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。
意思是,以前王公贵族用的东西,再后来,寻常老百姓也可以用到了。这反映的是,社会生产力的进步。
这背后有一个基本的商业规律:
一种商品,生产力越大,生产效率越高,那全社会就会大量出现这种商品,生产者疯狂内卷,商品的单价就会下降,直到一个稳定值。直到最后,全社会的人基本都拥有这种商品了。那么,这个商品,就无法为经济带来新的增长了。
站在 2023 年,中国基本实现了脱贫,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。
这意味着,你能想到的物品,小到面包,大到房子,应有尽有 - - 这是制造大国、工业大国的底气。
那怎么继续增长?
要么,变成制造强国,比如生产芯片,生产 10 号手术刀;
要么,就在「生产商品」的维度上,叠加一个新维度:
「服务」
如果商品本身,代表原来的需求,那么商品+服务,就是「创造新的需求」。
服务,不仅可以丰富商品的价值,提升商品的多样性,而且,由于服务有人参加,还可以解决就业问题,两全其美。
所以这份内需文件,点名说「扩大服务消费」,同时,文件还引导了很多例子:
-
1. 旅游业的服务消费
拓展多样化、个性化、定制化旅游产品和服务。加快培育海岛、邮轮、低空、沙漠等旅游业态。《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(2022 - 2035年)》
从商业层面看,旅游业的边际收益,可以做到远大于边际成本。
举个很简单的例子,一个能接待 5 万名游客/天的景区,接待 1 万名游客,和接待 5 万名游客,在生产和交付环节,投入的成本没有明显增加,还是那么多服务人员和清洁人员,但门票收入、二次消费收入、商铺租金收入,却能显著增加。
最直观的,同样一个冰淇淋,消费者在居民区楼下买,5 元/根,在旅游景区卖,15 元/根。冰淇淋还是那根冰淇淋,生产成本没变,但销售价格成了 3 倍,这其中的差价,就是旅游业创造的服务经济。
更别说,旅游业还可以带动周边产业,比如交通业,酒店业的经济增量。
这只是大众的、普通的旅游消费,那更加个性化、定制化的旅游服务呢?
消费者还是去原来的旅游景区,在出发之前,就有旅游咨询顾问,问需求,做方案,设计路线,设计游玩的行程安排。出发有陪同,目的地有地接,行李有人搬运,在陌生城市的任何不便,一个电话,都有人安排好。
全程更舒适、更休闲,省却了很多麻烦,只不过,需要消费者为这种「旅游咨询师」的服务,单独付费,费用是一次旅行总费用的 10% - 15%。
这不就是扩大的内需吗?这不就是额外的经济增量吗?
除此之外,有些以前不是旅游目的地的场景,也可以开发出来。比如海岛、邮轮、低空、沙漠……
由于这种旅游形式比较新奇,目前还没有火热,因此拿下旅游资源的成本可以控制,开发出来,创造新的旅游形式。
既,可以把原来不用的存量地段盘活,又,可以带来就业和周边的繁荣,所以,在目前时段,发展旅游业,非常划算且有效。
-
2. 医疗业的服务消费
积极发展个性化就医服务。《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(2022 - 2035年)》
这次新冠疫情,让全民对自身的健康,有了前所未有的共识。
与此同时,大家也意识到,医疗挤兑的危害。
所以,分级医疗成了全社会所需。
mini版的医疗机构,比如社区诊所,无人医药柜,更具服务性质的药房,未来应该承担更多的医疗服务消费。
由于这些 mini 版的医疗机构,深入社区,相当于大医院的派出机构,因此可以提供更个性化、更持续性的医疗服务,这些医疗服务,也可以更高附加值。
过去三年,大规模的核酸检测,在中国每个社区落地,这也给了未来一个很好的启发。
医疗服务业,也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,年轻人通过培训上岗,特别是服务老年人市场,进行陪诊、上门护理、买药换药……
因此,医疗服务业的经济可以繁荣,好的商业机会,更普适的就业机会,都不会少。
更多的内容,我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字里行间,透露了哪些有发展机会的行业?这篇文章里,已经讲很多了,这里不再赘述。
-
3. 体育业的服务消费
以足球、篮球等职业体育为抓手,提升体育赛事活动质量和消费者观感、体验度,促进竞赛表演产业扩容升级……推进冰雪运动“南展西扩东进”,带动群众“喜冰乐雪”。《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(2022 - 2035年)》
内需文件提到了中国足球和中国篮球,这么多年,我相信需求侧是没问题的,关键是供给侧的改革。
而两大球的供给侧改革,则要进入深水区,我们按下不表。
内需文件提到的「体育竞赛表演产业」,这其中,包括足球、篮球、排球、乒乓球、羽毛球、冰球、围棋、网球、自行车、拳击、赛车、马拉松、武术、搏击、户外运动、航空运动、极限运动(马拉松、铁人三项)等。
一般的操作方式,就是体育行业的主管机构牵头,中小微企业做赛事运营和执行:
运营企业提供各类服务,科技企业提供各类互联网科技工具、中介机构提供咨询培训工作、文化传媒企业提供体育周边的消费零售等。
另一方面,直接从国外进口,成熟的国际赛事。
中国的地大物博、大消费市场,是每个国际体育赛事组织,都非常关注的。
有些赛事,比如环法自行车赛,通过电视转播权进入中国;
有些赛事,比如NBA,通过表演赛进入中国;
有些赛事,比如奥运会、残奥会,已经进入中国;
……
如果最顶级赛事都进入中国了,那意味着,其他各种赛事都可以进入,比如世界杯。让国内消费者在家门口,也可以身体力行参与其中。
最后,通过新的技术,创造新的需求,比如造雪机,大型滑雪场的建设和制造,能够让南方人,也可以享受冰雪世界 - - 这绝对是新创造出来的需求吧。
-
4. 家政业的服务消费
鼓励发展家庭管家等高端家政服务《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(2022 - 2035年)》
内需文件提到了「高端家政服务」,我只能理解为「消费升级的大众家政服务」。
为什么不可能是高端家庭?
根据 2021年的一份高净值人群报告:
中国拥有600万人民币家庭净资产的“富裕家庭”数量已达501万户;
拥有千万人民币家庭净资产的“高净值家庭”有202万户;
拥有亿元人民币家庭净资产的“超高净值家庭”数量达到13万户;
拥有亿元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“超高净值家庭”有7.7万户;
拥有3000万美元可投资资产的“国际超高净值家庭”数量达到5.4万户。某保险公司的高净值人群报告
高端家政服务,假设就算平均 2 万元 /月,不过分吧,就这个价格,很多所谓「拥有千万人民币家庭净资产」的家庭,不一定请得起。
很多北上广深的本地居民,一套全款的房子,就是 1000 多万元,他们能请得起高端家政服务吗?
净资产,不等于,净现金流。
所以,他们无法负担高端家政服务,就算把这些人全部算上,每个月 10 万的超高端家政服务,一年也才贡献 2.4 亿,对「扩大内需」杯水车薪。
消费升级的大众家政服务,包括什么呢?
比如:收纳整理、私人厨师、育儿托管、养老服务。
我重点谈谈收纳整理。
收纳整理行业,我一直很看好,真正实干的企业和服务者,目标客群是年轻人、单身族、旅居外国人、高净值家庭等等。
不过我同时发现,很多从业者开始做培训,宣传收纳整理师很赚钱,然后赚培训费。培训绝对有价值,不过,那些报名的个体从业者,很难在市场站住脚,学完了,接不到单,就放弃了。
收纳整理从业者,人力资源可由现在的家庭清洁人员转型升级而来,就面向现有的普通家庭和中产家庭,升级服务,定价不要高端,比现在做清洁的定价高 50%,通过订阅制继续给点折扣,那么现有客户的一部分,是愿意升级服务的,这就是增长。
其他三个,私人厨师、育儿托管、养老服务,通过互联网标准化流程、合理的为附加值定价、可变成本的雇佣模式、订阅制的商业模式,把普通家庭市场的内需激活。
-
5. 教育业的服务消费
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《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(2022 - 2035年)》
2021年,一次双减,灭掉了整个教育培训行业,连 No. 1 老大哥新东方,都去做直播带货了。
同理,很多教培人,哪怕是教培科技公司的职员,都纷纷离职转型。
教育行业没机会了吗?不。
双减,是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,砍出了一大片空间,这一大片空间,迟早会长出枝枝蔓蔓。
这也是内需文件里提到的:多样化教育服务。
我有在重点小学和重点初中当老师的好友,她们都说,灭了校外培训行业,减轻了学生负担,而老师这个群体,就承担了更多负担,变得比以前更累了。
我跟她们说,这是暂时的,编内老师的情况会回归均衡,教育行业会迎来新的机会。
2022年12月底,武汉市教育局发布,关于《规范引入第三方参与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》的通知。
你看,第三方,中小微企业,以及一线的编外教培人,这是不是新的机会?
以后,越来越多这样的:
场地在学校,账户被监管,教师要认证。K12 线下教育培训的需求在,供给就会自然生长。
除此之外,初中之后的职业教育,正在面临改革,中间的机会太多。
还有,社会结构变革,大量职场人不得不职业转型,包括调岗、跳槽、换行、自由职业、灵活就业、创业等等,这些也需要职业教育机构的助力。
-
今天说了这么多,大逻辑就一个:从买东西,到买服务。
所以,作为中小微市场主体,你能提供哪些领域的服务?你能高效组织哪些类型的劳动者协同工作?你在哪些行业会有竞争力?
作为职场个体,你能提供哪些人与人的服务?你能完成哪些闭环的交付?除了打工,你作为服务者又能开启哪些副业机会?
: to be continued )
-
菠萝转型派对,就是一个面向大众职场个体,提供职业转型的知识产品和咨询服务的教育品牌。
这篇文章中提到的「可变成本的雇佣模式」、「订阅制的商业模式」,都在《转型派·职业转型实操指南课》的第 4 节课 稳中求进的 5 个转型方向,有详细的论述和方法论。
现在这门课,正有除夕前的大促活动,只要购买就送 1 年时间的转型陪跑,帮助你扫清未来 1 年职业转型过程中的艰难险阻。
扫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,现在就拿下,囤年货,为自己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