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这个话题,我早在 11 月初就想跟大家聊,没想到因为一些事情耽误了,就没聊成。没想到,在11月末,又一件类似的事情发生了,让我不得不跟大家聊聊。

第一件事是 11 月 8日,在江苏南京,一位家长怒气冲冲跑到一户家里,拷问一位 5 岁的小肇事者,为什么在学校把自家孩子打了。
小肇事者的爷爷坐旁边,家长问着问着突然一巴掌,把这个5岁孩子扇倒地上,头朝下,仰面倒。随后发生冲突,家长把老人也推倒在地。
这个视频迅速传遍全网,打人的家长被警方刑拘,同时身份曝光,是南京某医院的聘用制医生,鲁医生 -- 确实够粗鲁的。
毫无疑问,他这一巴掌,一次打架,他的职业生涯也完了,互联网又加速了他的社会性死亡。

第二件事是11月30日,湖南浏阳,在街道工作的廖主任,带着 3 个手下,一共 4 人上门。指责男主人在互联网上传播负面言论,谈着谈着,廖主任动手了。
随后,男主人家的一个2岁小男孩,看到爸爸被打,急忙过去哭,结果被另一个工作人员拉开。
最后,街道通报,涉事的街道主任已被停职,接受后续调查。
-
不管是哪一起,打人肯定不对,更何况是「到别人家里去打别人」。无论之前发生了什么,都不应该用另一种暴力,来解决之前的问题。更何况,这种暴力还被摄像头捕捉个正着,传遍全网,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。
所以,这些在网络上讨论了很多,就不是咱们讨论的重点。
我们要注意,两起事件,有两个共同点:
一,都有孩子被卷入其中;二,都是发生在受害者家里。
这两个条件,都会让一个巴掌、一顿推搡,后果更严重。
因为,这给受害者带来的「次生损失」更大了。
很显然,孩子在身体上受到的伤害,远不及心理伤害。据说,第一起事件中那个5岁的孩子,从此不敢出门了,甚至,不敢靠近门了,因为他认为「门外有坏人」。
成年人在自己家中受到袭击,内心秩序和安全感遭到破坏,表面看没事儿,心理层面也需要很久才能恢复。
因此,为了避免伤害,减少自身的损失,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个问题:
如果你是当事人,事情就发生在你家门口,你会怎么处理,避免损失发生?
或者简单一个问题:
怎样才能不在自己家里,被别人扇巴掌?
来,思考一下,
3,
2,
1,
……
菠萝转型派对,我们经常强调「多元思维模型」,也就是你在不同场景下,加持不同的职业思维,让你更容易有所收获,或者避免损失。
因此,针对这个问题,给出一个适合大多数人的「三级防御思维」。
-
第一层思维:外交官思维。
无论是大国之间的外交,还是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外交,都要遵循一个原则:
平级对话。
比如,在外交领域,两个国家之间的代表对话,都是一个级别。
主席对总统,总统对首相,外交部长对国务卿等等。
这是礼仪,也是原则,也是最恰当的做法。
试想 A 国总统 与 B国的外交部长对话,那A国总统会担心,B国的总统哪儿去了,B国的外交部长说话算数吗?……一系列问题。
所以,回到个体自身,家庭和家庭之间的对话,也是平级对话:
小孩和小孩玩耍,大人和大人接洽。
小孩子的世界,互相打闹,这是他们的社交 - - 大人可以在后面教育或支持,但不能直接跳入其中。
南京的这件事情,A 小孩打了 B 小孩,B家长鲁医生,只能去找 A 小孩的家长理论,但不能直接跳下去,教育 A 小孩甚至打 A 小孩。
教育 A 小孩,是 A 家长的事情;打A小孩,就是以大打小,引起公愤。
作为 A 家长,自己的小孩在外面打了人,你当然要对自家孩子严加管教。
同时,面对外面的家长找上门来,A 家长应该挺身而出 -- 大人面对大人,外交官思维下的平级对话原则。
因此,南京这位被打家长正好是一位老人,坐在旁边,让自家孩子受到别人家长的居高临下训斥……这就为后续的一巴掌,留下了空间。
换句话说,如果当时 5 岁孩子的父母在,应该站起来,外交官思维,家长对家长,不要让对方家长,直接面对自己的孩子。
-
第二层思维:领地主思维。
在美国,如果有外人到家里来实施暴力……是可以直接开枪射击的。
这个源于美国的私有制观念,足够深入人心。
因此你如果到美国,有些私人庄园说不能进,你还真别进。
曾经有一个视频,一个中国的旅行团到美国观光,路过一个庄园,看见庄园里有一头鳄鱼正在吃一头牛,大家在围观。
然后有一个老头过来,让这群旅行团离开。结果旅行团的人非常愤懑,觉得这个老头没素质,地这么大,看一看又怎么了。
老头再三劝阻,旅行团依然不听,我行我素,直到老头朝天鸣枪,才把旅行团的人吓得赶紧跑上了车。
这个视频充分体现了,两国人民对于「私人领土」的认知差异多么大。
在美国就是这样,如果你未经允许非法闯入别人的领地,是真有可能被打死,而且领地主不用承担任何责任。
那有人说,美国和中国情况不一样呀。
好吧,那你总玩过体育运动吧,篮球、足球,都算。
为什么篮球和足球都有「禁区」的概念?
在足球禁区里,守门员可以直接用手。而且有很多规则,保护守门员,避免进攻队员因争抢造成守门员受伤。
在篮球禁区里,进攻队员不能长时间站在对方的禁区里,俗称进攻三秒。
这些规则说明什么?
人在自己的领地,有更大的权利。同时,自己的领地被侵犯,就是一件严重的事情。
南京的事情,别的家长怒气冲冲跑来质询,要么在门口聊,要么在客厅入口处聊,真的,真的不能再进来了。
不仅如此,大人应该站在前面,至少,站小孩子前面 0.5 个身位,形成「领地防守」的姿势。
湖南浏阳,你带4个人拜访,你看架势就是过来发生冲突的。那怎么可能邀请你们来沙发上坐着聊呢?
还是那句话,领地主思维,在自己的领地里,自己最大。
如果在外面犯了事,对方可以按照合法手续,在领地外扣关,带走,但不能在领地里动粗。
不然,哪怕事情结束,对自己和家人都会有更持久的负面影响。
-
第三层思维:安全员思维。
只要从事过安全工作,哪怕是公共安全,就会有一种职业思维:
提前防御坏事的发生。
提前防御,比坏事发生后,你再去制止,要高明得多。
南京,这位家长怒气冲冲,显然是为了找事的。虽然可能是自家孩子犯了事,但没搞清楚情况之前,先让孩子进里屋,自己单刀对面的怒气冲冲家长。
为啥?因为你能感知到,对方是冲小孩来的,自家的小孩自己教育,先避免外部伤害。
湖南浏阳,一群人找上来说事,如果预见到有冲突,那就干脆在门口聊,还会拿起摄像头,把对话拍下来。
为啥?保护自己。对方 4 个人,在密闭房间里,你一个人断不是对手,那干脆全程公开,放在阳光下,这样也反向钳制对方必须合规。
有时候,可以更进一步,为了防御坏事的发生,主动进攻。
因为最好的防守,就是进攻。
这里说的进攻,不是你先跑过去把对方的家长打一顿,也不是先去冲击街道办公室,而是……
主动将事情化解掉。
你听说自家小孩,在外面打人了。可能是你自家孩子承认了,或者你在班级群里看到了。那么,与其在家里等别人冲上来,你再防守,不如你主动带孩子上门道歉。
你上门道歉,带一点慰问品,可能是成本最小的方式。
不然,你看,像南京这样,孩子产生心理阴影了,老人骨折了,对方家长失业而且刑拘了,一地鸡毛。
浏阳这事情,虽然对方被停职了,但双方都在那一片生活,低头不见抬头见。对方既然敢在你的领地打你人,以后会不会进一步报复?那你和家人不成天活在恐惧中吗?
-
三级防御思维,实际上是多元思维模型,在这种日常冲突中,层层递进的应用。
这种借助不同的职业思维,来强化自己的方式,也是菠萝转型派对会员们,每天实操践行的日课。
目前菠萝转型派对社群正在招新,一年最低才 3 - 4 杯星巴克咖啡的价格。马上到2023年,会员费又要涨价了,如果你感兴趣,12月份是加入我们最好的时机,扫底下的二维码或者点击「阅读原文」,查看会员权益。2

菠萝转型派对,是一个跨行业的职场互助社群,这里有程序员、产品经理、互联网设计师、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、医生、公务员、公共安全从业者、Z治协商组织成员、总经理、创业者、投资人、保险代理人、建筑设计师、咖啡店老板、整理收纳师、自媒体从业者、商务、销售、企业家、律师、房产顾问、汽车交易从业者、跨境电商从业者、物流设计师、证券科技工程师、心理咨询师、新能源汽车公共关系、银行中后台产品经理、电影制作人、新消费餐饮从业者、硬科技研发从业者……